世博会让我们重新认识竹子
戎章榕
胡锦涛总书记日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努力把上海世博会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优势。世博会成果之一,是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竹子。
但凡参观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人,留下深刻记忆的是:在世博园里体验科技的神奇、感受异国的文化、张望城市的未来。这固然与本届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有关。而我却对世博园里的竹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访竹、观竹,重温领略竹子在前世今生中的独特风采。本届世博会外在展示的是城市发展的最新成就,而内在传达的主旨则是利用这次盛会,探讨怎样建设生态城市、实行绿色消费、付诸低碳行动。为此,当我们对于城市里的钢筋水泥、玻璃幕墙感到习以为常,上海世博会许多场馆不约而同选择竹材作为主要建材,竹子成为了低碳建筑的“明星”。竹子,似乎与城市背离远矣;竹子,又令我们感到如此亲近。是世博会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竹子!
竹文化
竹子是中华文化渊源深厚的一部分,是诗文画乐的传统题材。竹子四季常青,格高韵胜,明净深邃。古今庭园几乎无园不竹,居而有竹。竹下品茶则绿色盈盏,竹下饮酒则翠意盎然。晋代有“竹林七贤”在竹林下谈诗论文,唐代有“竹溪六逸”于竹海中纵酒酣歌······竹径通幽处,人在画中游。于是乎,苏东坡爱竹咏竹,传于后世数十首咏竹诗;郑板桥“专画兰、竹五十余年”,有“郑竹”之雅称;文同画竹,成竹在胸,开启了以画墨竹见长的“文湖州派”先河······此外,竹子与中国音乐还有着重要的联系。中国传统的吹奏乐器和弹拨乐器基本上是用竹制造的。对音律的起源亦产生影响,古代使用竹定音律,故此,晋代就有以“丝竹”为音乐的名称,有“丝不如竹”之说,唐代还把演奏乐器的艺人称为“竹人”。
从《诗经》时代开始,历代皆有咏竹赋竹的诗文佳作,形成了中国独树一帜的竹文学。竹子既有清翠欲滴、四时一贯的色泽之美,也有潇潇摇曳、瑞音清绝的音韵之胜,更有含露吐雾、滴沥空庭的意境之妙。写声趣有贾岛的诗“篱外青荫接药栏,晓风交嗄碧琅轩”——宛如心动;写影趣的有陆游的诗“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跃然纸上;写意趣的有《红楼梦》中的诗“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诗情画意;写形趣的有陈毅的诗“夹道万竿成绿海,风来凤尾罗拜忙”——潇洒脱俗。但从观赏和审美的角度,高度赞美了竹子的声、影、意、形“四趣”的,盖此首矣:“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
当然,文人士大夫喜欢竹子不仅是由于其自然外观,而更多是将竹子的高雅、纯洁、虚心、有节的象征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虚心自恃,高风亮节的品德修养。张九龄的诗言简意赅又广为流传:“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轼的诗通俗易懂又入木三分:“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居有竹”成为文人雅士追求住所的最高境界,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陶冶和升华人的情操。
竹文化远不止诗文画乐。有人也许知道人类最早的纸张是竹简,却未必知道中国古代用竹简记录文字已有近6000年的历史。大概是出于传播和传承等考虑,才将竹子化浆,才有了纸的发明。蔡伦造纸术被誉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一纸风行天下,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起到利在千秋、功不可没的作用。蔡伦故里湖南省耒阳市黄市镇就是竹乡,那里有方圆百平方公里的竹海,被誉为蔡伦竹海。是竹子给了蔡伦造纸的灵感?也只有到那个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去一探究竟。
竹元素
2010年上海世博会流行“竹元素”,到处可见绿色环保的“竹”迹。徜徉在上海世博会园区里,印度馆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竹子穹顶,仅穹顶和大梁所需竹子就约40吨。印度馆以毛竹为主要材料及承重结构,其内部用无屏障的360度全息投影,加上绚丽多彩的灯光,打造出一个色彩斑斓、现代与古老相结合的梦幻馆;越南馆竹场馆内外均用竹子,显得自然亲切,又充满着浓郁的越南文化特色。波浪形的竹子场馆外墙环绕犹如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置身其中的游客不仅能够远离外界的喧嚣和熙攘,还可尽享“竹林”带来的清凉;与越南馆遥相呼应的是,美洲展区的秘鲁馆外墙装饰也由厚实的竹条横竖交织成了一面“竹墙”,光线可以在稀疏的透窗中通过,营造了一个颇具原生态格调的竹环境;印度尼西亚馆在翠竹掩映下独显几分雅致。展馆以竹作为主要的建筑元素,辅以棕榈、橡木搭建而成。层叠的竹竿用以装饰的同时也组成了建筑外墙,竹缝罅隙间隐约透出内部展示,甚为生动。整个建筑别出心裁地利用竹子拼接而成外墙和房顶,自然的睿智表露无疑。建筑中庭坚韧的竹丛破墙而出,竹制花钵串联覆盖的建筑墙面生机盎然,利用建筑边料竹板嵌合而成地板更是精细巧妙地展现了环保理念;最不济的,是在台湾震旦馆的入口处,两面整体翠绿挺拔竹林菲林片在灯光的衬托下,给长时间排队等候滋生了烦躁的人们,以几许清爽的抚慰·······据悉,上海世博会有9个场馆的建筑材料主要采用了竹子,至于部分采用了竹材装饰的就难以统计了,它们代表了当今世界一流的竹业技术和水平。当然,印象最深的是国际竹藤组织馆,整个展馆的设计挑战人们对竹子的传统认知,馆内展示的竹产品使人们看到竹藤的创造性、新颖性和高科技产品:竹地板、竹键盘、竹纤维、竹饮料······甚至还有竹子做的自行车。竹制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造纸、食品、纺织、化工等10多个领域,其中,竹纤维技术的重大突破,成为继棉、麻、毛、丝后可供利用的第5大天然纤维。国际竹藤组织是唯一把总部设立在北京的国际组织。由此可见,“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此外,在休闲区,有以“竹”命名的餐厅,有完全用竹子建造的花店,世博园黄浦江边长达3.6公里的栈道,完全用竹子铺设······同样是“竹”,不同的城市演绎出风情万种的建筑表情;同样是“竹”,不同的展示诉说着内涵各异的文化故事。如果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那么竹子,让城市生活更低碳!
竹价值
世博会传导出来的理念,是用竹子做建筑材料可以表达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符合当今的世界潮流。
竹林属于非耕地资源,充分利用好竹林,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南方地区人多地少的土地资源压力。竹子具有一次造林成功,即可年年出笋、年年成林、年年择伐,永续利用而不破坏生态环境的特点。竹子生长速度快,成材周期短,竹林长成后必须及时砍伐。像毛竹,4~5年即可成材砍伐,而一般的速生林成材为10~15年,竹子和树木相比,使用竹子更加经济、更加环保。不仅生长期短,而且繁殖率强。竹林是公认的生长最迅速、单位面积上生产率最高的用材林之一。
竹林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众所周知竹林具有护岸固土,保持水土流失的功能。一棵毛竹可固土6立方米,固土能力是松树的1.6倍、杉木林的1.2倍。竹林还是生态产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各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共识。发展低碳经济,森林碳汇是主要出路之一。据浙江林学院研究,1公顷毛竹的年固碳量是5.09吨,为杉木林的1.46倍、阔叶林的1.33倍;同等面积的竹林较树林还可多释放35%的氧气,从砍伐到加工生产出成品又比木材降低30%的碳排量。毛竹林不仅具有固碳能力,而且还能涵养水源,1公顷竹林可蓄水1000吨。
我国是世界上木材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之一,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34位;人均森林蓄积量9.421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6,居世界第122位。我国工业用材、纸浆和纸产品消费市场又位居世界第二,到2015年国内木材供需缺口将达1.4 ~1.5亿立方米。随着我国天然林保护等重大生态工程的实施以及世界各国纷纷禁止原木出口,木材供应量减少与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矛盾日益突出。而我国是世界竹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竹林面积、竹材产量及其工业化利用的规模和水平都居世界之首。竹林素有我国第二森林资源的美称。按目前的生产工艺,100根毛竹可生产1立方米竹板材,折合1.5立方米木材。全国一年采伐毛竹近12亿株,相当于约2000万立方米木材量。因此,“以竹代木”前景十分广阔。
既然竹产业有诸多优势,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迫切要求的今天,为什么推广不迅速、不普及呢?我在世博园里听到两则迥然不同的故事。
有一个张先生在参观美国馆时,对陈列的家具很感兴趣。古色古香,清凉舒适,富于韵味。不仅拍了照,还拿笔记录产地——产自建瓯市的福建篁城科技竹业有限公司。但当听介绍说这是一套竹家具时,张先生很是吃惊,原来他以为这是一套红木家具。虽然很漂亮,但张先生还是摇了摇头离开了。原因很简单竹子家具会蛀虫。另一则故事是,2008年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北京的办公室,摆进了采用竹子重组技术制作的重竹仿古家具。“这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工艺,如果可以,我更愿意住在我的办公室里。”罗格主席对竹家具的喜欢溢于言表。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主要是消费观念,对竹消费存有误解。总以为竹产品易发霉、虫蛀、开裂。把消费观念停留在原竹利用和手工编织农具、用具等初级利用阶段,而现在科学技术早已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竹子其材质的硬度和柔韧度,不仅似木,还胜过木。据介绍: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国际机场23万平方米的天花板是用竹制品做的;耐克德国公司、IBM欧洲公司办公楼和意大利王储休息室用的是竹地板;美国克林顿图书馆的室内装修、奔驰、宝马汽车的内装饰件都选用了我国生产的竹产品。中国是产竹大国,却不是竹产品的消费大国。如今竹制品更多走俏于海外市场,真有点“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无奈意味。
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在国内,旱灾、洪灾、反常暴雨与酷热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走在展示未来低碳美好前景的世博园内,我迫切地想探寻:这一届以“低碳”为主旨之一的世博会,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建造相同面积的建筑,竹子的能耗是混凝土能耗的1/8,是木材能耗的1/3,是钢铁能耗的1/50。竹建筑不仅节能,而且成本低廉,建筑质量可靠,经久耐用。正是由于竹子有很强的硬度,竹房屋抗震性能好,汶川大地震之后,国际竹藤组织与花旗银行合作,在都江堰的“幸福祥和小区”建起了竹房屋,实用又别致,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竹子不仅可以代替木材、钢材,也可以代替塑料。据测算,一吨塑料大概需要4.75吨石油制成,可生产2100个键盘。以全球3亿电脑用户计,仅键盘就需要用14.2万吨塑料,消耗近68万吨石油。江西一家竹制品企业用竹子研制成功的竹键盘代替塑料生产,对于节能减排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切始于世博会”——如果充分利用上海世博会的精神成果,它将成为中国低碳发展的风向标,它将有力促进我国竹产业的发展。
竹产业
随着全球低碳风潮流行,竹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因其环保、耐用备受各国青睐。作为竹资源全球第一大国,大力发展竹产业是当前我国南方部分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要求和有效载体。但是,要把竹子当作一项产业来发展,可是经历一场观念的变革。
我曾到福建省建瓯市去调研。建瓯市素有“金瓯宝地”,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孕育了“中国竹子之乡”,毛竹林面积和立竹量均占全国县(市区)之首。建瓯市竹业能有今天的局面,离不开一路走来的开发“竹”迹。建瓯市竹业协会的秘书长林振清给我说起一个细节非常耐人寻味。长期以来,建瓯市农民,固守着“吃饭靠田,用钱靠山”的观念,坐拥着“笋都竹乡”的优势却视而不见,顶多靠砍毛竹、做笋干换两个零花钱。直到80年代末才把竹子当作一种产业来发展。90年代初 “竹业”的概念才逐步被人们接受。林振清供职的建瓯市林业局为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响应福建省政府1994年发出的大力发展竹业经济的通知精神,直至1995年才设置了“竹业科”,即便是那时候,尚有人对“竹业”一词存有疑虑和争议。由此看来,观念更新是多么地重要!为了开发竹山,解放思想,建瓯市委市政府曾分批组织乡镇领导和种竹大户跳出竹山看竹山,不看则已,一看动心:浙江安吉竹山亩产5000元,而建瓯亩产不到200元。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知道挖笋、砍竹了!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竹兴市,以竹富民”的战略思想,经过20多年的开发经营,目前全市投产毛竹林亩均产值800多元,最高的亩产值可达4000多元,在毛竹主产区,农民收入的80%来自竹山。
如今安吉以不到国内2%立竹量创造了全国20%竹业产值。去年,该县竹业总产值达到115亿元,GDP贡献率高达30%,为农民平均增收6500元。据初步测算,一根原竹原始价格为15元,经过加工,实现了从竹根、竹竿、竹叶甚至到竹粉末在内的全竹利用,附加值可以达到60多元,而这还不是它的价值终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附加值还会上升。安吉因竹而美、因竹而富、因竹而名、因竹而变。经历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竹业得到了空前发展,形成了一个由资源培育、加工利用到出口贸易的年产值700亿元的新兴产业,并以每年22.86%的高速在增长。竹产业已与花卉业、森林旅游业、森林食品业一起成为中国林业的四大朝阳产业。加快发展竹产业,有利于巩固我国竹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出贡献。让源远流长的中国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一生致力于竹产业研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齐生说,“竹子经济是绿色经济、环保经济,用这一可再生资源取代一次性资源,在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方面意义重大。‘以竹代木’、‘以竹胜木’是竹产业发展的目标。这个目标在有些地方已经实现了。”为了抓住竹产业发展的机遇,建瓯市2006年起全面启动了“中国笋竹城”项目建设,该项目中心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1.5万亩),着力打造全国规模最大、集笋竹加工、商贸物流、信息交流、竹业科研、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城。截止目前,“中国笋竹城”累计投资13.5亿元,已引进企业69家。该项目已列入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并向国家林业局申请将“中国笋竹城”批准建立为国家级高新技术笋竹加工贸易示范区。
怎样把笋竹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竹产业是一项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随着竹板材、竹炭、竹饮料、竹纤维、竹编织等产品的推广,极大地提升了竹产业的发展空间。科技创新是推动竹产业快速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目前我国竹产业科研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一家竹产业的企业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而且也必须走科技进步的道路。再加上当地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扶持,做大做强笋竹产业是指日可待的。
源于德中友好合作项目的世博会“德中同行之家”展馆就把中国文化浓郁的竹和代表着德国坚毅精神的钢巧妙地组合在了一起。8米高的两层场馆,几乎完全用竹杆和竹子板材搭建,钢材则作为连接的部分。竹子建筑作为一种新方法的尝试,是德国技术和精确性与中国传统及材料的完美结合,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共同体现。
对于从事竹产业的企业来说,都想借助世博会的平台,利用好世博会留给上海、留给中国最大的精神遗产——世界最先进的低碳技术和低碳理念,倾其全力助推中国的竹产业。入选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马德里案例的竹屋真正代表了低碳建筑。设计师使用成本低廉的竹子,制成可推拉折叠的竹百叶板,将房子包裹了起来,有效阻隔了马德里强烈的东西向日晒,能够有效调节室内温度,保证居住的舒适度。竹材料的运用,也让建筑产生了全新的视觉美感。而从地板到墙面使用的是重竹产品,均为福建篁城科技竹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据该公司老总介绍,重竹技术是将毛竹利用率从原来的50%提高到90%,是高科技给他带来了商机。他还积极谋划生产“后世博”时代的纪念品。利用“薄竹刨切片”技术,将中国的传世名画,比如《清明上河图》、《半部论语治天下》等印刷在薄如纸张的竹皮上,这既衬托出竹文化的内涵,又符合本届世博会传导的低碳环保的理念。用竹皮代替宣纸,不仅仅是一种返璞归真,而是人类文明又一次的跃升。不是每个参观过世博园的人都有缘光顾世博园里的每一个“竹屋”,但有机会接触透过将竹产业与文化产业巧妙地对接的世博画卷,却会让他们诗意地感到东方文化的神奇韵味。
在此,让我们祝愿中国竹产业能像竹子一样——年年好,节节高!
通联地址:福建省政协办公厅 戎章榕
邮编:350001
电话:13705085608
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